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成汤伐夏

佚名 佚名〔先秦〕

  汤伊尹之状也。汤质皙而长,颜以髯,兑上丰下,倨身而扬声。《晏子春秋》

  夏桀无道,罪谏者,汤使人哭之。桀怒汤,以谀臣赵梁计,召而囚之均台,置之种泉,嫌于死。汤乃行赂,桀遂释之,而赏之赞茅。《太公金匮》

  桀为无道……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於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吕氏春秋》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史记》

  遝至乎夏王桀,天有酷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之所以诛桀也。《墨子》

  汤受命而伐之,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嬉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列女传》

译文

  成汤皮肤白皙而身材修长,脸颊上长着长长的胡须,额头狭窄而下领丰满,身体直而微屈,声音洪亮。

  夏桀失去道义,加罪给进谏的人,汤让人哀思进谏的人。桀迁怒于成汤,采用谀臣赵梁的计谋,将成汤骗来,囚禁在均台,安置均台的水牢中,差点就死了。成汤于是设法行贿,桀才放了他,并封赏赞茅这个地方给他。

  桀不行德政....汤感到很恐惧,忧虑天下的不安宁,想让伊尹到夏国去观察动静,担心夏国不相信伊尹,于是扬言自己亲自射杀伊尹,伊尹逃亡到夏国,过了三年,回到毫,禀报说;“桀被末嬉迷惑住丁,又喜欢爱妾琬、琰,不怜悯大众,大家都不堪忍受了。在上位的与在下位的互相痛恨,人民心里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商汤伐桀的历史事件。《晏子春秋》选段写商汤的外貌;《太公金匮》选段表现出夏桀的无道与商汤的机智应对,为后来的伐桀埋下伏笔;《吕氏春秋》选段则显示出商汤的深谋远虑和伊尹的忠诚与智慧;《史记》选段简要叙述了伐桀行动的关键节点,凸显了商汤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墨子》选段强调伐桀是天命所归;《列女传》选段写出夏桀与末嬉的悲惨结局,也象征着暴政的最终灭亡。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3篇诗文  860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伏羲出世

《竹书纪年》〔先秦〕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山有台

诗经·小雅〔先秦〕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守株待兔

韩非子〔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