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墨子先生见到染丝的人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投入丝的颜色改变了,丝的颜色也随着改变。染完了五次,然后就改变了五次颜色。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治国也有如染丝一样。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注释
子:先生。
言:疑是衍文。
苍:青色。
所入者变:指所投入丝的颜色改变了。
其色亦变:
此文以墨子观察染丝为引子,深刻阐述了环境对个人修养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扩展到国家治理层面。文中通过古代圣王受贤臣熏陶成就伟业的例子,强调了选择正确榜样和导师的重要性。这篇短文寓意深远,对个人修身与国家治理有深刻的启示,倡导人们应谨慎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与导师,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事业。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